阴宅墓地墓碑风水及现代景观学的结合
虽然在某些朝代,墓葬墓碑风水术非常流行,但也有唐代哲学家吕才等人对讲究阴宅风水非常反对,吕才认为“朝市迁变,不得预测于将来泉石交侵,不可先知于地下”。也就是说人的福祸不是命运注定的,更不是由葬地墓碑的所谓风水的好坏所决定的。在宋元时期更有一些有识之士对当时盛行的堪舆风水术进行揭露和批判,司马光在《葬论》中指出“今之葬术,乃相山川冈哦之形势,考岁月日时之支干,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系焉,……可不令人深叹憨哉”他认为阴阳风水不可信,更与后人的贫富福祸无关杨晓勇,徐吉军,年。风水说是否是封建迷信有着很大的争议,从本质上来说它既是一门学科,又掺杂了许多封建迷信元素。人们认为选择一处上佳的吉地安葬先人的遗体,一方面可以使先人的灵魂安息,保佑后人平安富贵,另一方面又是子孙孝顺的表现。但是风水说中也有许多封建迷信元素,如“十不葬”、“十贫地”、“十贵地”等,认为吉地是有上天或者鬼神决定,强调鬼神的作用,愚弄人们求神拜鬼。故只有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风水这一学说,正确认识风水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髓,并把这种文化核心合理地应用到墓园景观设计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科学对待风水学的态度。古代的风水学讲究天人合一,注重环境格局的景观效果,讲究空间要素的合理组合,讲究虚实空间的私密效果,这些都是科学的态度,在风水应用中应发挥其有益方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养生送死”、“慎修追远”和“事死如生”的传统观念依然深入人心。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墓葬墓碑风水已不再如以往那般受到重视,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依然会比较趋向于把逝者落葬于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墓园在选址方面受到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需要考虑用地性质、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新建墓园选址不可能如古时选择墓地时根据风水理论而随心所欲选择。在现有的众多限制因素下,所选择的墓园环境各方面可能远未达到人们的心理需求理想的墓葬墓碑风水格局并非到处可寻,这就必然需要在景观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弥补风水上的不足,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上的需求。“当山形水势有缺陷时,为了“化凶为吉',,通过修景、添景、造景等办法达到风景画面的完整协调。于希贤,于涌,年”风水学理论将山水形态与社会现象相联系,造成人们对环境寄托某种希望,追求某种目标的心理。如风水师认为某地如有文笔塔,则相对该地会多出学子,这种把地形与社会现象相连的方法其实是一种迷信观念。虽然通过细微的景观改造无法使墓园的风水格局达到真正风水学上所追求藏风聚气的理想格局。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在地形上做局部调整,一方面可以改造环境,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景观层次另一方面根据堪舆术上的一些地形要求而做出调整,使人们从心理上得到某种满足和平衡。风水之说非常深奥复杂,笔者仅从环境景观学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探讨风水学对墓园营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