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陵园墓葬空间的划分
墓葬空间现存的问题
墓园里数量最多的是墓碑,传统墓园中墓碑样式简陋,把原来满是绿树的山体建设成梯田式墓地,绿化覆盖率极低,成为白花花的墓碑林,视觉效果极差。国内几处较为成功的墓园己经比较注重墓碑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特色性,但即使墓碑个体造型优美,由于没有很好的分隔空间,墓区依然显得杂乱无章。
墓葬划分空间的形成
现代墓园景观设计不仅局限于公共空间的景观,还考虑到大片墓区的规划。一个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的墓园,不是简单堆砌具有艺术观赏性的墓碑,更应注重单个墓碑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共同体现空间氛围与意境,形成优美的公园式墓园景观。笔者接触过几个墓园景观设计案例,总结出一些墓区规划设计的经验,在此提出以供探讨。在墓区设计中引入规划理念,把一个大墓区规划为几个分区,每个小区有内部公共活动空间,由道路铺装、绿化、墙体等隔离元素将小区分隔成几个组团。大片的墓碑被绿化隔离,从视觉或心理暗示上形成一个个小型空间,利用组团之间的空间做集中的绿化种植,有效增加绿地率,让墓碑群掩映于绿林之中,弱化视觉上墓碑林立的冲击。小范围的空间有利于人们在相对私密的空间里抒发思念之情,形成概念中的墓葬组团空间。
空间的隔离元素
隔离元素采用相同的物质,利用元素的重复产生节奏感,使之具有导向性和隔离感。在空间隔离元素中,植物是首选,高大的乔木、密植的竹丛、修剪型灌木等,不同种类植物效果各异,形成或通透或密实的隔离要素。采用这种方式,空间绿化率高。墙体也是隔离元素之一,人工建成或因自然地势高差变化形成的围墙、挡墙等都可以起到隔离空间的作用。墙体可上做文化展示和宣传,或者结合墓碑做壁葬,形式丰富。整齐排列的景观小品给人以分隔空间的心理暗示,小品可采用花钵、石制雕塑、花坛、小水池、盆景等,形式自由变化。园路千变万化,直线曲线道路铺地蜿蜒,园路既能让人们行走,又能起到分隔墓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