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墓碑形式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全国每年死亡率不断上升。为解决遗体火化骨灰存放和处理问题,1997 年《殡葬管理条例》把“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它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写进了“总则”的内容。在各地探索实现骨灰处理多样化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行骨灰处理的多样化,通过普遍建立骨灰堂、墙、廊、塔、楼、亭等设施寄存骨灰,使骨灰寄存成为骨灰处理的主要形式的同时,各地进一步扩大了骨灰撒海(河、湖)葬、骨灰植树(花)葬,英国舒兹伯利殡仪馆的墓葬区,以树(花坛)代墓等不保留骨灰或一次性处理骨灰的新形式。公墓墓碑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所接受。
目前,树葬、草坪葬等绿色殡葬形式已在国内许多城市推广,以节约土地、美化环境为目的,把传统土葬与现代方式结合得比较好,市民比较容易接受,墓置于绿色草坪中,与芳草为伴,使亲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绿色殡葬。作为规划工作者,公墓墓碑应在设计与管理上增加艺术含量,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公墓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则有望将安葬场所变成绿荫葱茏、香飘四季的旅游景点,成为新世纪一种特殊的生态化殡葬文化。